对大部分人来说,洗澡除了清洁功能,还是一种放松方式。忙碌了一天后,洗个热水澡能帮身体卸下疲惫。但洗澡也有讲究,一旦掌握不当也会对健康造成影响。
1、满身大汗时
人在出汗时,皮下血管扩张,毛孔放大,血液循环加快,如果这时突然用冷水洗澡,皮下血管会立刻收缩,毛孔随即关闭,汗腺的分泌也立即停止,身上散热的渠道便堵死了。一旦体内的热量不能继续散发,人便会感到皮肤发热,容易患感冒,严重的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!
2、血压低时
因为洗澡时水温较高,温度过高的水能使人的血管扩张,低血压的人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,会发生虚脱。
3、饮酒过后
酒精会抑制肝脏功能活动,阻碍糖原的释放。而洗澡时,人体内的葡萄糖消耗就会增多。酒后洗澡,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,容易发生头晕、眼花、全身无力等症状,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。
4、饱餐后
饱餐后洗澡,全身皮表血管被热水刺激而扩张,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,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,会影响消化吸收,引起低血糖,甚至虚脱、昏倒。一般而言,饭后一两个小时之后洗澡比较好。
1、洗澡频率不宜太多
夏天天气相对炎热,人体皮脂腺分泌旺盛,出汗较多,每天应冲洗一次。但对于其他三个季节,洗澡的次数可因人而异。身体较胖和皮脂腺分泌旺盛者,可适当增加洗澡次数。老年人皮脂腺分泌减少,可适当减少洗澡次数,1~2周一次即可。
2、洗澡水温度不宜过高
洗澡水的温度最好跟自己的体温接近,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,如果水温太高会导致全身表皮的血管扩张,会导致心脑血流量减少,因此会导致缺氧。孕妇洗澡温度也不要太高以免导致胎儿缺氧。洗澡水温度也不要太低,否则会让毛孔紧闭,可能成为关节炎以及肠胃病的诱发因素。
3、洗澡时间不宜过长
洗澡时间也有一个范围,不管是在哪个季节,洗澡的时间都不适合太长,一般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,以免缺氧缺血。
看似简单的洗澡,蕴含着大学问,洗得不对甚至还会伤害健康。你了解了吗?